当油茶花再次准备在浏阳河的第一道湾绽放时,我的选调日志已悄然走过365个日夜。
清晨里沾露的布鞋、暮色里带泥的车轮都记得——那些在乡间小径颠簸的晨昏,在田埂上与露水赛跑的足迹,在灶台边倾听的家长里短,在案头旁被台灯漂白的深夜。这些看似苦涩的经历,宛如深埋地下、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脉,裹满泥尘的粗粝表皮下,在深处为生命汲取着不竭的养分与蓬勃的动力。
在孤独和质疑中坚守
基层的夜静谧安然,偶尔有汽车穿行,与微弱的虫鸣与远处犬吠交织成曲。自北京这座城毕业后,我告别了高楼大厦、霓虹繁华,来到了一片檐牙低卧、土墙黛瓦。
展开剩余76%家人时常的关心问候、同学们晒出的都市生活,如石子投入湖心,在那些泛起一丝丝涟漪的时刻,孤独和委屈如潮水般涌来;但次日敲开村民家门时,那杯温热的芝麻豆子茶、朴实热情的欢迎之语,又瞬间驱散阴霾。在坚持无数次定期走访、收集整理信息后,在年关慰问困难村民、周末带领孩子们共读一本书后,终于也成为了“狗不叫”干部的我发现,寂静却温暖的村是我毋庸置疑的初心与坚守,早已是我心安处、吾乡所在。
在晨露与暮色里奔走万店优配
京港澳高速东移项目的规划路线穿镇而过,征拆工作突至,时间紧、任务重,要赶在农忙前调查好横下组10余户的花木种植情况,工作份量和阻力都不小,我主动请缨加入队伍,助力放线和实物调查工作。
凌晨七点的村,薄雾还未散去,我们的脚步已碾过田埂,怀着忐忑敲开了第一户门,本以为会遭抵触,没想到村民睡眼惺忪,却笑着打趣道“是不是工作熬了通宵”,紧张的氛围瞬间消散。伴随着村民的配合,工作顺利开展。返程路上热闹了起来,摩托低声轰隆、老人悠闲散步、叔伯努力耕作,我不禁回忆起来主汛期间切坡建房户和独居老人的监测工作,在那些暮色磅礴的雨夜中,大家逐一上户,确保了安全。
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没有固定时限,村民的休息时间恰是我们最高效的工作时段,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,古人笔下的农耕图景,正是我们基层工作者的日常写照。
在琐事和矛盾中盘旋
基层的工作台上,看似“鸡毛蒜皮”的琐碎小事,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。
村妇女主任曾提及,村里有一位独居偏远、自理能力弱且无亲人照顾的张奶奶。初到她家时,陈设杂乱、尘土厚积,难闻的气味和木讷无助的老人,让我心中梗堵。我放下手中的物资,动手收拾房屋,她不擅言语,每当我尝试与她交谈,她那胆怯的眼神和羞涩的微笑,都让我倍感心酸。我协助大家给她洗澡、换衣、理发,离开时她冲我们挥手,我眼眶一热,暗自在心中记下了这条蜿蜒难行的山路。
基层工作不仅是琐事,更有“矛盾”。在推进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中,面对跃龙村约1300户村民,如何有效宣传政策、精准摸底、网络签字,成了首要难题。经过村组多次讨论、情况预判后,我们开始了分头行动。早八晚十的连轴工作,让我从最初的团队“小跟班”到独当一面。面对村民的不理解,我笑脸相对,耐心解释、陪唠家常;面对村民的不配合,我与村干们搭台唱和,刚柔并济化解难题,最终按时完成了延包初步工作。我逐渐明白,正是这些“小事”的交织,才绘就了这广袤大地上最真实的人间烟火。
他人叹基层“难”,却不知接触一线真实仍热爱坚守,方为真成长;他人道基层“远”,却不知将他乡灯火化作故乡月光,才是真历练;他人嫌基层“闷”,却不知于平淡中积累破土之力,恰是真沉淀。
在这片土地上,我不仅学会了贴近民生、服务群众,还学会了招商引资、执行政策。在这里,我们或许要咽下无数个辗转反侧之夜,但总有人像这破土的嫩芽,执意扎根。于斯,我们得以触摸到最真实的土地,汲取最扎实的养分,俯身收获的信任与沉淀的韧性,是我们穿越荆棘的利刃。这一路或尘土漫卷、孤独漫长,但我坚信步步皆有回响。我将扎根基层尽我所能,敬我不足,坚定宣告:莫道乡野路遥,且看沃野新苗!
(作者张葳,2024届选调生,浏阳市镇头镇跃龙村党总支书记助理)
浏阳市委组织部|来源万店优配
发布于:北京市星火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